我在写这篇文章时,我正在一个影音制作基地帮忙校对中文翻译。这是一个免费的工作,没有任何结果的报酬。好像从留学开始,我做了很多没有回报的工作。跟我的留学生活一样,看起来很“费力”也不见得“讨好”。
那为什么还要出国留学?
我做事情很少考虑超过三天以后的后果,想到了,那就去试一下。
梦想很丰满,现实很骨感。从各种海外的留学的美梦中醒来,我才清楚的认识到,嗯,留学的不仅有白富美,还有像我这般的土肥圆。我不知道各种留学的白富美是不是怎么天天游玩自拍加晒美食,但是我知道的我的留学生活是异常辛苦的。
超市里所有的东西的价格都要放大6倍,第一个学期上课我基本没听懂老师在讲什么,每天窝在小小的宿舍里,不敢出去,也不想出去。加上波特兰的春天,天天下雨,没有一丝一毫的阳光,这种情况下,我更加抑郁。前三个月,我过得很黑暗也很迷茫。我忘记了自己为什么要来。
直到第一个学期快要结束时,在一门课叫做文化多元的课堂上。那个和蔼的老师说:“ Everyone needs to step out of their comfort zone。”我开始说服自己,走出自己的舒服区域。之后,我开始努力尝试各种新鲜的东西,我告诉我自己,只要踏出去了就是胜利。如果我只是跟自己的熟悉的中国同学交流,那么我只是“留了个假学。”
当踏出这个圈时,苦难才刚刚开始。
除了学习之外,我开始学习游泳,我开始学习开车,开始探索非汉语的交际圈。我做了好多在国内我没想过做的事情。这时,我发现在美国,学习任何东西都很方便。因为所有的人,除了在学习工作之外都在不断探索生命的边缘,拓展生命的厚度。他们尝试各种新鲜的运动方式,挑战自己的极限。这激励着我也想去尝试这种生活。虽然每一次尝试时,我都要克服自己内心的障碍,时刻担心着周围人的眼神,因为我身上有一个“中国人”的标签,这又成为了另外一个压力。
最困难的时间是做实习的时候,在一所高中做实习,因为我的指导老师很忙,所以我要负责两个班的大部分工作。每天六个小时教学,然后还有一个小学的实习机会,每天两个小时再加上路上时间两个小时,有十个小时是固定支出。而且当时民大的毕业论文,波特兰州立大学的毕业论文同时都要做完。所以我每天7点起床,晚上1点睡觉,中间的午饭和晚饭基本上都是在公交上吃面包。不是我辛苦,而是所有这个项目里的人都必须要经历的事情。
但是,当所有的“痛苦”都被经历后,之后的收获总是悄然而至,妙不可言。
第二学期的时候,我发现突然可以听懂老师的课了,经历过第一个学期的痛苦,听力明显提升了。我开始主动跟班上的外国同学交流,做作业。刚开始听不懂也会假装听懂了,很怕耽误别人的时间。后来听不懂,也会硬着头皮要求解释。因为大家都是学教育的,所以他们会更换他们表述的答案的方式,难度降级或者演绎出来,我就可以很轻松的明白了,而且可以多学好多在国内书本上没有见到的表达。而且,PSU的教授都很好,会耐心的跟我解释作业的要求,指导我如何去实现学习的目的。
经历过最黑暗的实习,我的教学技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。在来美国之前,我是个自大而又轻狂的人,来美国之后,经历过系统的教学培训,我更加看清楚了如何去更好的教学,什么才是真正的:学生为中心。在教学过程中虽然遇到很多困难,但是我所得到的提升也是特别明显的。而且在这个过程中,我的潜能得到了极大的激发。我更加清楚明白了,我可以做什么,我需要提升什么。
做一件事情,结果不一定是最重要的,过程才是。
这是我留学最大的感受。虽然,我也得到了很好的结果。今年在民大和PSU各位老师,朋友的帮助下,我顺利从民大和PSU毕业啦!得到了两个学位,一个教师资格证和一份工作。(骄傲脸)但最重要的是这个过程中,我的眼界,我的胆识,我对自己的认识都有了很大的突破。我遇见了更好的自己。
你见过凌晨四点的波特兰吗?
没关系,我也没见过。所以,出国读书不是一件大不了的事情,我做得到,你也可以,而且你会比我做得更好。只要你做好准备吃苦,吃很好吃的苦,你也会遇见一个更好的你。

左图:春假,忙中偷闲去了距离波特兰比较近的西雅图
右图:PSU的图书馆,平时呆得最多的地方

PSU风景

左图;PSU的校友楼,最漂亮点建筑之一
右图:PSU的2018的春假项目,去了三番,一个40%是低收入的社区做服务

PSU2018毕业典礼,哭了最多的一个下午
(成人视频
2015级汉语国际教育硕士 夏勤 撰稿)